皂莢,又名皂莢樹、皂角等,屬薔薇目,豆科落葉喬木或小喬木,葉為一回羽狀復葉
性喜光而稍耐蔭,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及深厚肥沃適當的濕潤土壤,但對土壤要求不嚴,在石灰質及鹽堿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長。皂莢的生長速度慢但壽命很長,可達六七百年,屬于深根性樹種。需要6~8年的營養生長才能開花結果。但是其結實期可長達數百年。原產中國長江流域,分布極廣,自中國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。[4]多生于平原、山谷及丘陵地區。但在溫暖地區可分布在海拔1600米處。
經濟價值:
皂莢種子含有豐富的半乳甘露聚糖膠和蛋白質成分,半乳甘露聚糖膠因其獨特的流變性,而被用作增稠劑、穩定劑、粘合劑、膠凝劑、浮選劑、絮凝劑、分散劑等,廣泛應用于石油鉆采、食品醫藥、紡織印染、采礦選礦、兵工炸藥、日化陶瓷、建筑涂料、木材加工、造紙、農藥等行業。
種子含膠量高達30%~40%,制膠的皂莢下腳料中蛋白質含量高于30%,可用于制作飼料原料或提取綠色蛋白質。皂莢豆含有豐富的粗蛋白、聚糖,含油量超過大豆。[7]
木材利用:
皂莢樹的木材堅實,耐腐耐磨,黃褐色或雜有紅色條紋,可用于制作工藝品、家具。
藥用價值:
皂莢樹的莢果、種子、枝刺等均可入藥,莢果入藥可祛痰、利尿;種子入藥可治癬和通便秘;皂刺入藥可活血并治瘡癬,皂莢樹以果實、種子入藥。